《慢性蕁麻疹用熱性藥物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慢性蕁麻疹是一個惱人厭又不容易根治的問題,少數患者能夠找到誘發因子,不過對多數的病人來說,常常是莫名奇妙發作,找不到確切原因。X先生患有蕁麻疹多年,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來控制蕁麻疹的發作,但只要一停藥旋即又會每天發作。經朋友介紹來嘗試中醫治療。
柯南醫師在診察過患者後,由生活模式和客觀的觸診歸納出幾個治療上的線索。
線索一:患者工作場所是屬於燥熱的環境,會大量流汗,但是患者喜喝冰水,常在燥熱大汗淋漓之際強灌冰水。
線索二:患者的手指和手掌是冰冷的,但是手前臂是溫暖的,中醫稱之為厥。
線索三:患者日常的大便常偏稀軟不成形,也較容易腹瀉。
在經過柯南醫師抽絲剝繭後 前後給予患者桂枝湯、麻黃湯、五苓散,加上附子…等方劑藥物搭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患者自停類固醇藥物,由每日搔癢大發作,到近日已一個多星期沒有什麼發作症狀了。
附子在中藥來說是屬於熱性藥物,節錄一些古書上面的紀錄文字:〝甘辛有毒,大熱純陽,回陽救逆〞。光從這些記載看來就是一味熱性的駿猛藥物。而蕁麻疹這個看起來就是皮膚會發紅會發癢的病,怎麼樣都會想到跟冰冰涼涼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對應到藥物也都會想到寒涼的藥物,像是黃連、石膏…等。怎麼會發紅發癢症狀的病,會去連結大補溫熱的附子呢?
就要回到線索給的提示了。柯南醫師分析如下:
排汗其實在人體來說是一個散熱機制,排除的除了汗水、代謝廢物外,也幫助體熱排除。而在毛孔最張開的時刻加上冰涼的水,無疑是在炙熱的木炭上面灑上水,木炭表面雖然會馬上降溫,但是卻是造成木炭內部持續悶燒。毛孔即刻收縮,體熱和代謝廢物無法得到良好排除,日積月累,進而容易誘發皮膚問題。
再來持續性的飲用寒涼物,造成患者代謝遲緩,調節毛孔開合的能力變差,以及身體血流變差,造成表皮肢端循環減弱,養分、氧氣供應不足,廢物、二氧化碳排除效能差。可由手容易冰冷及胃腸消化能力減弱,患者容易軟便腹瀉,這線索就可以看出患者整體代謝功能減弱。
因此在治療上,我們選用的都是一些具有溫熱性質和陽性發汗的藥物,除了改善患者的蕁麻疹之外,漸漸地患者的手部溫度也溫暖起來,排便也越來越成形成條。這是中醫利用整體陰陽勢的判斷,選擇藥物,進而整體改善調整,達到治療目標的例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