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痠痛除了找醫師我還能做些什麼?》

《痠痛除了找醫師我還能做些什麼?》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診間常常遇到病人,因為慢性痠痛,四處求診。西醫看完看中醫,中醫看完找國術館,國術館看完找訪間按摩…,症狀反反覆覆,時好時壞,似乎沒有完全好的一天。這時真想大喊一聲:『老天爺啊!我還可做些什麼?』這時候反過頭來稍微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配合醫師的治療,在家積極配合下列事宜及復健動作,這樣症狀能夠改善更為快速,更為全面,事半功倍。開個玩笑話:『自己的身體自己救!』『唯有自己能夠救自己!』

熱敷
基本上慢性的痠痛,都是以熱敷為主,譬如:慢性的腰痠,可以考慮用電熱敷毯,長期的小腿痠痛抽筋,可以考慮用熱水浸泡下肢。目前急性的扭拉傷,也只有主張一開始的一天左右採取冰敷,後續多是以熱敷來做為處置原則。急性處理原則可以參考這幾篇文章:

按摩
基本上因為人體肌肉共構的關係,動力傳播鏈是環環相扣的,所以也不是痛哪裡就按摩哪裡。有時痛點會是在關節和肌肉的兩端拉扯處,此時我們就是要按摩肌肉最隆起的附近,受力面積最大,也最有可能才產生一些團塊硬結。按摩也不是死命的柔,用力的戳,其實順勢地輕柔撫平,肌肉筋膜可以有自己的覺知性,感覺到安全溫暖,會慢慢放鬆。

貼藥布
一些局部藥物的治療可以有幫助。一般西藥的止痛貼布,可能是一些非類固醇類抗炎要或是水楊酸類的成分,基本上痛哪裡貼哪裡,讓局部消炎止痛舒緩。而中藥的貼布,主成分多為活氣行血的藥物為主,一般還是要看肌肉緊繃是否有連結性,運動傳遞鍊的位置來決定所要貼的地方,並非痛哪裡就貼哪裡,以期達到最大的效果。譬如:痛在肩膀前緣,但有時我卻會建議患者貼在二頭肌肌腹處,也就是俗稱小老鼠處。

運動拉筋
肌肉在過度勞累運動後,會有所起來成一團塊的特性,這時不是死命捶打他,肌肉就會放鬆。有時候局部過度刺激,反而會加重不適感。此時用緩慢持續穩定的力量,慢慢延長延展肌肉後,會有不一樣的效果產生喔!有時一些舒緩運動,譬如簡單緩慢的前曲後仰,讓身體達成向前或是向後的曲面弓形,可以讓筋膜肌肉滑移,肌肉也能夠慢慢放鬆,緩解一些背痛、腰痛、頸椎痛。

積極強化肌肉
對於一些長期下背痛的緩者,除了肌肉緊繃外,最重要的還要強化腰部和腹部的肌群,像一個鐵桶強而有力的去框住支撐我們的身體,如果沒有,那只能倚靠週邊不斷地變形退讓,去達成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動作。因此,現代運動醫學才會一直強調核心肌群的強化,網路上面也有許多核心肌群的運動可以參考。再舉個例子:膝蓋痛的患者,有時候一直去處理膝蓋,可能效果有其極限性,如果兼顧考量到股四頭肌肌力的強化,穩固膝蓋的動態活動,那麼必定療效更佳更持久。
  

檢視自身肌肉使用模式
基本上來看痠痛的患者,醫師最後一定會囑咐一句:『不要那麼操勞,回去讓肌肉多休息。』不過對於長期勞動者,每天的工作就是需要大量的肌肉,這時需要檢視一下,是否可以用替代方式來達成工作,或是肌肉使用的方式不對了,出力過度了,造成這些痠痛長期不會好。以丟棒球來舉例,只用肩膀來出力,一定需要花很大了力氣,又丟得不一定很遠,但是搭配上腰力、腿力、旋扭,姿勢這樣連貫,產生的動力鍊,能夠花最小的力氣,把球丟得很遠。

姿勢上面的調整
有些上班族,因為辦公司空間的關係,電腦桌面呈現一個L形,使用電腦時,坐椅沒有完全旋轉面對電腦,只有上半身旋轉過去,積年累月,腰背兩側肌肉張力漸漸不平衡,便產生許多慢性的背痛、腰痛、肩膀痠痛…等。而長期翹腳,也會造成骨盆的歪斜,髂骨的一高一低或是一前一後。這些小地方的調整,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卻可能是改善症狀的關鍵點喔!

輔具的使用
下背痛的患者可以使用護腰,膝蓋痛的患者可以使用護膝。這些輔具一部分是可以讓受傷的肌肉韌帶達到適度的休息,也避免患者做出過度極限角度去傷害到肌肉韌帶,一方面是更增強週邊的支撐性,在本身肌力尚未強化起來時,協助多一點的保護力。

內服藥物幫忙
對於一些體虛的患者,有時內服藥物的使用極為重要。我們觸診患者的腰部肌群,年輕人多以肌肉僵硬為主,針灸後效果立即見效,但是一些身體較為虛弱的老年人,腰部的不適感就多以痠大於痛來表現,觸摸其肌肉都是鬆垮無力無主,此時的治療,除了針灸之外,核心肌肉的強化和一些內服強腰補腎藥物,多給老人家一些能量,讓肌肉能夠更撐起他的身體,都是需要考量的輔助治療選項。

如果有興趣增加一點身體結構的科普知識,更多有關人體結構文章:

更多談論治療痠痛文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皮膚疾患   《惱人的皮膚乾癢》   《慢性蕁麻疹用熱性藥物治療》   《新冠疫苗誘發的慢性蕁麻疹》  《新冠疫苗副作用導致慢性蕁麻疹的治療》   神經系統   《腫瘤壓迫造成顏 面神經麻痺》   《帶狀皰疹併發顏面神經麻痺》   《看到皺紋也是很高興的事情》   《從孕婦的顏面神經麻痺來談中醫的治療》 腦血管疾病   《中風患者針灸後的神奇療效》   《車禍腦傷患者針灸治療實例》       《中風多年後,針灸還有效嗎?》   《中風後失語症的治療》   《小腦中風後失去平衡中醫治療走得順暢》 超微針刀治療醫案   ~頸肩腰背~   《富貴包、脖子不能後仰~針刀能幫忙》   《腰部神經壓迫,針刀可以幫忙》   《椎間盤突出·針刀幫幫忙》   《肩背及膏肓疼痛,針刀治療改善快》   《馬尾症候群針刀治療》   《腰椎椎間盤突出,開刀前嘗試看看,針刀治療搶救》   ~上肢部位~   《肩部疼痛沾黏的針刀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針刀治療~免開刀》   《車禍後手腕疼痛針刀治療快快好》   《遠端橈骨骨裂後遺症的針刀治療》       《媽媽手之超微針刀治療》   《板機指之中醫治療》   《巨巨的腱鞘囊腫針刀治療》   《腱鞘囊腫針刀可以幫幫忙》   《九歲小朋友的腱鞘囊腫使用針刀治療》   《腫起來的手指頭~針刀治療快快好》   《手腕三角纖維軟骨受傷~針刀治療快快好》   《媽媽的常見問題~板機指》   《手指卡住(板機指)針刀治療真有效》   《網球肘之超微針刀治療》          ~下肢部位~   《膝蓋疼痛不能彎曲針刀治療成功逆轉的病案》   《針刀處理足部骨折後遺》   《足踝附近關節沾黏 ~ 使用小針刀治療》   ~特殊疾病~   《耳中風超微針刀論治》 ...

《針刀的適應症》

《針刀的適應症》 小針刀的特色就是其刃面和一般針灸針不同 對於廣泛性的軟組織沾黏疾病 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譬如:五十肩、網球肘、板機指、媽媽手...等 或一些手術後沾黏關節活動不利、角度不正常 也可利用小針刀稍微撥離組織 加上傷科手法加強療效 而頑固性的疼痛 如:足底筋膜炎、膏肓肩背痠痛、長期腰部痠痛 基本上因為人體動力鏈傳遞的關係 痛處不一定是治療的關鍵處 有時候患部只是代償後的產物 因此,還要加上些西醫解剖及中醫傷科的理論 利用小針刀播解關鍵位置 以達成較好的治療效果 神經卡壓的神經痛、痠麻脹電💣 也是小針刀很好的適應症 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症候群、正中神經壓迫、 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 頸部壓迫造成的頭暈、頭痛、手麻、肩背痛 基本上只要是肌肉軟組織造成的問題 都可以尋求醫師診察 看是否可以利用小針刀取得更大的療效 更多超微針刀實例參考       《耳中風超微針刀論治》       《媽媽的常見問題~板機指》       《媽媽手之超微針刀治療》       《網球肘之超微針刀治療》       《板機指之中醫治療》       《足踝附近關節沾黏~使用小針刀治療 》       《肩部疼痛沾黏的針刀治療》       《九歲小朋友的腱鞘囊腫使用針刀治療》       《腰部神經壓迫,針刀可以幫忙》       《腫起來的手指頭~針刀治療快快好》       《手腕三角纖維軟骨受傷~針刀治療快快好》       《肩背及膏肓疼痛,針刀治療改善快》       《腱鞘囊腫針刀可以幫幫忙》       《富貴包、脖子不能後仰~針刀能幫忙》       《馬尾症候群針刀治療》       《椎間盤突出·針刀幫幫忙》        《巨巨的腱鞘囊腫針刀治療》 ...

《針刀是什麼》

《針刀是什麼》 「針刀是刀嗎❓」 「感覺戳進去會很痛欸😨」 大家都知道針灸,但一聽到【針刀】都怕怕的 ⠀ 🙅‍♂️ 施作針刀不是開刀哦 🙅‍♂️ ⠀ 針刀是中醫的一種新型醫療工具 在傳統針灸基礎上,進一步強化 可說是 🔥針灸的 Pro 版本🔥 也叫微創針刀、超微針刀、扁針、圓針 ⠀ 雖然針刀名為刀但其實頭很細 比注射針頭都細得多 台灣中醫師常使用的是0.35~0.6mm 比〝尺〞的一公厘還要細 所以大家不用緊張害怕啦~ 所以用的原理是 利用針具穿過肌肉軟組織之時 達到撥離沾黏組織 疏通攣縮肌肉 加強局部氣血循環 因為針具特殊 效果也比一般針灸來的好 ⠀  — — — — — 針 刀 小 檔 案 — — — — —  🔹 1976 年由朱漢章教授發展出來 🔹 結合傳統的『針』+外科手術的『刀』 🔹 針尖類似刀刃狀,僅 0.35 ~ 0.6 mm 🔹 既有針灸的療效,又有閉合切割鬆解效果 🔹 對棘手的肩頸腰膝踝等疑難雜症,效果顯著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