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4的文章

《17歲男生還能長高?我們來幫忙~》

《17歲男生還能長高?我們來幫忙~》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青出於藍勝於藍, 每位家長都希望家中的小寶貝,身高越高越好, 這位求診的患者 來診間時已經17歲多, 身高是172.3~172.5cm左右 雖然已達其計算起來的平均身高 但很希望能夠長到175cm 一般男生的生長板閉合約在16~18歲 所以在這種比較成長末期的小朋友首先會先問問看 1、是否有照過骨齡? =>基本上如果生長板完全閉合了,那麼就很難逆天了 2、這半年是否還有再長高? =>如果還有再長,我們可以試試看最後再拚一把 3、目標期許再長幾公分? =>醫病雙方要有一個認知,一般男生到這種階段, 大概能夠最好的期待值是一年1~2cm, 希望每個月都有1cm的成長是不切實際的 雖然小朋友沒有去照過骨齡 但是他這半年都還是有持續再長高 大概有增加0.5cm 所以確認好目標,再最後衝刺一下 經過我們和小朋友的共同努力 經過了大概半年 達成174.5cm的目標 為什麼我們要說共同努力呢? 中藥固然有其療效,但是要是小朋友不配合 加分多作:多睡(早睡,時間充足)、多吃(蛋白質類)、多運動 減分動作少作:糖類吃太多 這樣也是事倍功半,效果打折而已 以此,我們要有認知, 要長高,需要小朋友、家長、醫師三方的配合 一起努力 而不是單純把這件事情枷鎖掛附在一方身上。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 並非每個17、18歲的人都能夠有如此好的爆長效果 因此還是希望爸爸媽媽, 每學期還是要記錄小朋友的身高 注意生長速度 還有第二性徵的發育 如果有疑慮,還是要盡早就醫諮詢診察

《九歲小朋友的腱鞘囊腫使用針刀治療》

《九歲小朋友的腱鞘囊腫使用針刀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腱鞘囊腫好發於手腕附近 有時只有外觀上的不美觀 不一定伴隨有疼痛或不適感 即便有疼痛 也是因為,過度使用 拉歪骨位結構筋膜造成疼痛 囊腫的產生只是果 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 還需要去追尋上下左右深淺層端的肌群骨位 徹底解決 才不會反覆發作 ========================== 是患者是個九歲的小朋友‼️ 因為過度使用 造成手腕腱鞘囊腫 家人不想要開刀 選擇嘗試中醫治療 溫柔的醫師 精確的技術 勇敢的小患者配合  🎉腱鞘囊腫~KO🎊
《淺談巴金森氏症》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巴金森氏病病名的起源是一位英國的醫師(James Parkinson),於1817年首先統籌其疾病症狀,發表六位病人的一連串的相關臨床表現,而開啟後人對於此疾病的研究。因此後來就以其醫師的名字定名於此疾病為巴金森氏病。 典型的三大症狀: 💣震顫(手部發抖) 💣四肢僵直 💣運動功能下降、行動緩慢 從以上三大主要症狀,作為延伸,其他一些外在表現: 表情變少、不太眨眼、面部表情僵硬(撲克臉),步態會變成小碎步、會拖著腳走路、走路雙手臂不太會晃動、走路越走越快。講話聲音變小、寫字變小、流口水、駝背、口唇蠕動。其他自主神經的病變,便祕、姿勢性低血壓、頻尿、睡眠變差、全身疼痛、性功能障礙...等。但是每一位患的臨床表現都可能都有其獨特性,並非全然所以症狀都會出現。 巴金森氏症的診斷我們會從以下三項著手: 1、臨床表現 2、用藥反應 3、影像學檢查 典型巴金森氏病是一種退化性神經病,是腦內一種特殊物質,叫做多巴胺(dopamine)的缺乏。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負責傳遞興奮和愉悅的訊息。影響學檢查,可以用PET和SPECT來檢查在腦中的含量。 醫師可以綜合以上三點來診斷巴金森氏病。 至於治療方面,在1960年代發展出合成的多巴胺前驅物,叫做左旋多巴胺,在進入人體後可以轉換成多巴胺來做為患者的補充,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可惜大部分的巴金森氏病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也就是隨著時間,神經細胞凋亡的會越來越多,在腦內的多巴胺也會越來越少,左旋多巴只能視為一種補充劑,無法改善神經細胞的凋零。因此,疾病不斷發展,藥物劑量也只能雖之增加,用藥頻率也會越來越頻繁。 中醫來說,我們可以審症求因,思考方向可由虛、瘀、痰這幾方面著手,在比例上面,調整劑量和方向。虛則以補氣、補血,而利用到補陽藥物時,譬如附子、鹿茸、肉桂...等時,臨床上面觀察甚至可以稍微逆轉,回推猜測可能有增加黑質細胞分化增生,進而產生更多的多巴胺。 巴金森患者六、七成都有便秘的問題,甚至在發病前就普遍有遍便祕的問題,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對於巴金森患者症狀的控制,也會有些許幫助。 而針灸的治療,也是可以考慮的一部分。有些患者對針灸的反應良好,立竿見影,手抖、小碎步或是僵直的症狀可以立即獲得改善,並且在針拔掉之後,效果仍可維持。

《疱疹後神經痛的中醫治療》

《疱疹後神經痛的中醫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 /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這位患者帶狀皰疹已一週多了 皮膚的皰疹部分 經皮膚科的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治療之後 已大致痊癒 不過神經痛部分仍是嚴重的困擾 晚上痛到無法睡眠 皮膚科建議可以找中醫調理 右側由後背沿側腰蔓延至腹部的皰疹 每每發作刺痛感 甚至是右胸口也併發有不適感 經舌脈的參合診察之後 決定處方 補氣藥物及清濕熱藥物比例使用 回診時 順利改善患者的神經痛楚 晚上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這次的治療讓我回想到去年也是一位老婦人 因為額頭附近的皰疹後神經痛 多次求診於大醫院的疼痛科 因為幾次管制藥品的使用 對疼痛似乎改善不多 也是建議嘗試中醫調理 中間藥物方劑選擇的思路就不多談了 最後的結果是 老婦人終於擺脫了捆擾多時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經由上述的經驗 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 是可以嘗試看看中醫的治療喔~👍 =============================== 帶狀皰疹也是俗稱的〝皮蛇〞,這是種由水痘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所引發的疾病。 第一次得到這種病毒時,所表現的疾病稱為水痘,待水痘好了之後,這種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的感覺神經節內,等到身體免疫力下降之時,便會再度復發,沿著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產生紅疹發炎疼痛,也就是所謂的帶狀皰疹。 一般來說,水痘感染者,其一生之中帶狀皰疹的發作風險約為20%,且後續仍有可能再度復發,發作位置也不限於同一神經節支配之處。 大部分帶狀皰疹的患者會先出現神經皮節的不適,局部有可能從輕微的癢到疼痛、刺痛、火燒灼感、電擊感...等,待兩到三天後才開始出現紅疹與水泡。治療得宜,外觀的皮損可以在兩週內獲得善,但是疼痛部分,因人而異,有時甚至要拖到一個多月才會逐漸改善,而且約有10%~20%的病人疼痛長達數月到數年,這種痛就叫做「疱疹後神經痛」。 一般皰疹後神經痛對於傳統的止痛藥物,效果都不是很好,有時需要用到管制藥品或是抗癲癇藥物,嚴重時可能還需要手術介入,燒灼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