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足踝附近關節沾黏~使用小針刀治療》

《足踝附近關節沾黏~使用小針刀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門診間一位類風溼關節炎的 患者, 因自體免疫造成關節發炎沾黏 做過關節鏡清除手術後 疼痛暫時減緩 不過後續疼痛又反覆發作 關節附近結締組織增生 足踝沾黏 踝部屈伸角度變差 阿基里斯腱附近因為增生,變成粗粗的,半夜都會疼痛 =========================== 小腿肌肉群經由阿基里斯腱連接足部跟骨 而我們的距骨像腳踏車的軸心 在內外踝中間 讓我們的腳踝能夠做出需多靈活的角度 正常的足踝屈伸角度為 往上20度,往下50度,內翻30度,外翻15~20度 綜合起來 我們的足踝還能夠內外化圓圈圈 不過要是因為各種原因 車禍、反覆扭挫傷、自體免疫發炎... 產生局部沾黏 便會造成關節活動度變差 ========================== 經過評估 決定利用針刀處理 一些沾黏組織 加上手法治療 搭配回家復健 泡腳熱敷 幾次處理後 患者 半夜已不會疼痛 阿基里斯腱對比之前也越來越細 足踝的屈伸度也增加到 往上15度,往下30度左右 針刀在處理沾粘性問題 效果十分良好 而對於一些多年疼痛 因為結構歪斜 身體各種反覆互相代償 有些微小沾黏組織產生 此時針刀就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式 更多超微針刀治療         《耳中風超微針刀論治》       《媽媽的常見問題~板機指》       《媽媽手之超微針刀治療》       《網球肘之超微針刀治療》       《板機指之中醫治療》

《新冠後遺症:莫名低燒》

《新冠後遺症:莫名低燒》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七十多歲的患者 二月確診新冠肺炎後 開始常常發低燒 體溫介在37.6~38度間 診所治療多次都沒有什麼改善 輾轉至大醫院感染科反覆檢查 卻也檢查不出什麼問題 這種狀況持續大概兩個多月 每天不定時的就發低燒 發作時會感覺熱氣上衝 並會伴隨畏寒 頭暈、耳鳴 服中藥兩週後 熱感消失 早晚測量體溫 也降到36.8~37度附近 十分特別的是給予患者的藥物 並非有特別清熱消炎的藥物 主要是以桂枝湯為底 調和營衛 加上肉桂 看似都沒有退火清熱的藥物 卻可以處理莫名低燒 這就是中醫有趣的地方 =========================== 解封後 從門診的就診患者觀察 這一波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確實有在上升中 而中醫扮演的角色 除了急性期的咽喉痛、全身痠痛、咳嗽、鼻塞 到中期的嗅味覺喪失、胸悶、心悸、咳喘 到後期的長新冠症狀,莫名低燒、疲倦、掉髮、焦慮、皮膚紅疹、月經不調等...等 效果都是十分不錯 口耳相傳 許多患者也都有共識 確診還是希望給中醫調理一下 在這混亂的時期 雲玖依舊扮演好我們的角色 持續守護大家的健康

《汗皰疹的中醫治療》

《汗皰疹的中醫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可口美麗的西點蛋糕 和乾裂的雙手 充滿矛盾的組合 無法讓人產生連結 但是卻困擾這位糕點師傅許久 汗皰疹是一種難纏的疾病 基本上症狀可以靠藥物和生活型態調整獲得改善 但是無法完全斷根【就是不能保證一輩子不會再發作啦】 汗皰疹的取名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首先釐清一個觀念 汗皰疹跟汗水的多寡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也跟皰疹病毒完全沒有相關性 簡單來說 汗皰疹這病名完全名實不符 本身就是個徹徹底底的誤會 就形態分類是為濕疹的一種 合適的名稱應稱為 急性反覆性水泡型手部濕疹 (似乎有點繞口~!?) 發生原因目前仍不明 不過就文獻和臨床看來 金屬過敏、壓力、紫外線、異位性皮膚炎病史... 都有可能造成汗皰疹發作 皮膚症狀發作時 首先需就醫正確診察 確認疾病後作適當的治療 汗皰疹有小水泡流湯水的時期 也有乾燥龜裂脫皮的時期 依不同的時期 給予不同的外敷藥膏 從收濕、護膚、潤燥、止癢藥物 藥膏如果要增加吸收率 一般可以用手套作適度的包覆 讓藥膏不至於沾到衣物棉被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藥物的吸收 此外,搭配內服藥物 防止搔抓造成二次的感染 讓受傷的皮膚有復原時間 中醫的內外服藥物 還是需要經過醫師診治 選擇適合的內服外敷藥物 更重要的是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 才能事半功倍 個人保健需注意 1.避免抓破水泡,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2.患處避免刺激,需做適度保濕 3.減少可能的過敏源接觸 4.規律的作息和輕淡的飲食

《中風後針灸到底在針什麼?》

《中風後針灸到底在針什麼?》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中風後待病情穩定後,家屬會急於尋求認和可以幫助患者的治療,復建、針灸、推拿、打針、吊點滴…等。那在中醫的角度,可以說說到底中風後針灸到底對患者有什麼益處?臨床上面實踐後,我認為至少有下列幾項助益: 1、 提升肌力 2、 增加靈活度 3、 增加腦部循環,增加新生血管,以利神經連結 4、 改善認知和記憶 5、 穩定情緒 一般家屬會希望患者多復健多運動,但是怎樣才是最有效的方式?能夠搶在黃金治療期去恢復機能呢? 先提出常見的錯誤訓練 💣💢「不斷地被動靠家屬或機器去運動」。 被動的運動雖然可以減少關節處的沾黏,稍微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但是對於最後正確自主動作的產生,助益不大 我們先了解一下 一般中風治療動作出現的順序: 沒有動作👉動作誘發(家屬、治療師、機器)👉 👉 動作出現👉 反復訓練,矯正錯誤 👉 👉 進階動作 👉 動作組合產生功能性 👉 👉個別化的功能訓練 舉個例子來說: 患者中風後主要的障礙是腳部肌肉無力,下肢無力 我們可以先帶領病人做被動作膝蓋的彎曲,大腿彎曲,貼近腹部,讓患者了解要作些什麼動作;之後讓患者足部打拍子、夾膝蓋、屈膝、蹬腿、上舉大腿…等,介由個別動作去訓練肌肉,反復練習動作,多次練習後,成功率增加。 最後組合這些動作,待反復訓練後肌力增強,產生較為完整下肢的動作,進而可以站立行走。 利用頭皮針刺激,加上立即性的鍛鍊,可以事半功倍 傳統認為成年人腦部結構是固定不變的,但是近期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腦具有神經可塑性,在受損時,能夠啟動大腦內沒受傷、健康的神經網路,神經元可再生,長出新的連結 ,重新控制因中風而受損的肢體。就像把壞掉的機器,經過師傅的維修調整,敲敲打打,從旁接上新的電路和電線,便可以重新運作。   由以上這些知識,我們可以綜合在一起: 針灸加上復建,給予適合的訓練菜單;家屬從旁大量的心理支持;持續配合醫師診療,回到家後也要重複地「大量」練習,刺激腦神經聯結,並適度休息讓神經組織修復,這樣便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益,更快速的恢復起來。

《足底筋膜炎中醫論治》

《足底筋膜炎中醫論治》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足底筋膜炎顧名思義 就是足底筋膜發炎了 典型的足底筋膜炎 會在足跟底部的內四分之一產生疼痛 造成原因有很多可能性 👉運動傷害 👉穿著不合宜的鞋子 👉長期工作的站立走路 👉跟骨骨刺 👉肥胖 許多人的足底筋膜炎治療上面都可能要追溯到小腿肚的肌肉 腿肚的肌肉緊繃=>牽拉到=> 阿基里斯腱緊繃 =>牽拉到=> 跟骨歪斜=>影響到=> 足底筋膜收到拉扯=>受力不平均或是耐力下降 造成發炎 這樣的層層傳遞鍊 最終造成足底的疼痛 因此 治療上一直在針對足底做文章 可能會有部分的效果 但是最根究底還是要考慮到是否跟骨歪斜、 基里斯腱緊繃、 小腿肌肉緊繃、 甚至是徑骨腓骨的對位 這些遠端的因素都有可能最後產生足底肌膜炎 其他足弓問題、足趾末端終端筋膜鎖住...等 也有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 如何處理呢? 當然如果嚴重的需要找醫師 找出病根 局部、遠端層層分解治療 居家的護理會以 泡腳熱敷、 按摩肌肉、 拉筋、 貼藥布 加上護具輔助使用為主 醫師、患者一起努力 雙管齊下 足底肌膜炎便可以很快獲得改善

《面子掛不住~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治療》

《面子掛不住~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初春乍暖還寒 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季節 提供一個之前的治療案例給大家參考 如果恰好罹患顏面神經麻痺 中醫針灸治療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 ***😵😵😵😵😵😵😵 😲 *** 患者出國留學前突發了顏面神經麻痺 一邊的面部肌肉歪掉 單側眼皮無法閉合 睡覺時須要帶眼罩嘴巴歪斜 刷牙漱口也會噴出水來 怎麼辦❓ 擔心如果出國留學 這樣歪斜的臉怎麼見人 經過一個月的密集治療 針灸搭配中藥 終於趕在出國前幾天完全康復 能夠對著醫師〝擠眉弄眼〞 兩三個月後... 家人至診所看診 聊到小朋友在國外的狀況 『目前一切安好,     基本上面部肌肉已恢復到百分之百,     也沒有再復發了。』 顏面神經麻痺 多半是因為病毒感染造成 當然還有瘤壓迫造成的可能(需要優先排除) 而恢復的速度 須端看年齡、慢性病史、神經受損的程度、患者患病後是否有合宜的休養…等 一般治療得宜 兩個月左右 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能夠有九成以上的改善 👇更多顏面神經麻痺治療案例分享👇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快又有效》 《腫瘤壓迫造成顏面神經損傷》 《帶狀皰疹併發顏面神經麻痺》 《從孕婦的顏面神經麻痺來談中醫的治療》 《車禍外傷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

《中風後動眼神經受損的中醫治療》

《中風後動眼神經受損的中醫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患者是中風後造成動眼神經麻痺, 很像卡通裡面,一個眼珠看前面,另外一個眼珠卻可以不同步地看旁邊; 而一邊的瞳孔也因為動眼神經的麻閉, 無法因應外在環境去調節瞳孔大小, 而不能控制光線進入的量。 因此患者在高雄的烈日下騎車都要瞇著眼 此外,看電視也產生複視 也就是看起來是兩個影像交疊 患者開玩笑說:『常常看到兩個吳宗憲在主持節目。』 經過半年多的醫院回診追蹤治療, 神經內科已經宣布基本上恢復的可能性不高了。 經朋友介紹來中醫診所接受治療, 經過一個多月密集的針灸治療, 患者很高興的說兩個眼珠較可以同步跟著移動, 而騎車來診所的路上, 眼睛也可以睜較開, 不需要帶個眼罩了 *** 🙋 🙋 🙋 🙋 🙋 🙋 🙋 🙋 🙋*** 動眼神經主管 眼球轉動、 眼內水晶體厚度的調整、 瞳孔的縮放、眼瞼的上提 而造成動眼神經麻痺的原因有很多 腦血管疾患、糖尿病、腦腫瘤、腦外傷…等 都有可能。 治療上面 如果是可以移除的原因 就能夠針對病因做明確的治療 不過有時已受損的神經不一定能夠完全恢復 此時, 中醫針灸就是可以考量的一個選項 針灸對於神經系統疾患的治療 都有蠻不錯的療效 有許多研究文章和指引 都有提出中風後針灸治療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