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肩背及膏肓疼痛,針刀治療改善快》

《肩背及膏肓疼痛,針刀治療改善快》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患者因為肩膀及膏肓疼痛就診 痛到睡不著覺 一躺下就不對勁 感覺怎麼躺?怎麼翻身都不順 因為又趕著出國 希望能快點改善症狀 我們用針刀來治療 兩次之後 已可安穩好眠 長期的肩膀、膏肓痠痛 我們可考慮的肌肉群有 上斜方肌、提肩胛肌、棘上肌 中斜方肌、菱形肌、豎脊肌...等 可以用動作來測試是那些肌肉 也可以搭配按壓疼痛點 重點是治療之後 必須注意後續正確的姿勢以及配合運動拉筋 才能夠恢復得更快喔~

《手腕三角纖維軟骨受傷~針刀治療快快好》

  《手腕三角纖維軟骨受傷~針刀治療快快好》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患者因為手部三角纖維軟骨受傷 手腕尺側疼痛,彎曲角度差,不能受力 反反覆覆接受增生、震波、PRP治療等 最後去大醫院開刀 但是術後二、三個月 活動角度仍差,手腕痛連小指端,開刀處壓痛 接受針刀治療三次後 手腕屈伸角度已如常人 可以接受垂直力量的擠壓了 後續持續練習腕力 用兩公斤的啞鈴慢慢鍛鍊 我也為他開心 ============== 針刀可以剷撥一些沾黏組織 加上中醫傳統傷科法 將軟組織的層次盡量去對齊 產生一個比較好的癒合環境 這樣重建的組織 就較能夠受力 也比較不會產生疼痛

《腫起來的手指頭~針刀治療快快好》

《腫起來的手指頭~針刀治療快快好》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喜歡運動的人, 應該都會有吃〝蘿蔔乾〞的經驗 吃〝蘿蔔乾〞是什麼? 一般是指我們的手指挫傷了, 手指的關節,遭受不正常突然間的外力, 導致手指關節週邊的軟組織受傷了, 產生腫脹瘀青, 外觀上像極了蘿蔔乾,因有此稱 這位患者因為運動傷害 中指近端關節挫傷 本來以為自己會好 沒想到三個月過去了 局部關節仍腫脹 甚至整肢中指都腫起來 造成抓握部不靈活 間接影響 到工作和生活 其實應該是手指的關節在受傷後 指骨間的對位不順暢 歪歪斜斜扭曲的 也就是中醫所謂的骨錯縫,筋出槽 於不正常的位置癒合後 身體為了保護或是受力的平衡性 只好多長出很多纖維組織來包覆 這些多長出來的東西和歪斜的環境 都會影響血液循環和淋巴的流動 因而造成整個手指的腫脹 我們用針刀稍微破壞掉不正常組織 再用傷科手法將其對位 讓患部在對的位置做癒合 治療後 患者手指腫脹消失 抓握也恢復原來的靈活度 可以繼續從事喜歡的運動了

《腰部神經壓迫,針刀可以幫忙》

《腰部神經壓迫,針刀可以幫忙》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我們要鑑別診斷 腰部神經壓迫,可能的原因有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神經根出來椎孔狹窄、腰椎滑脫、骨折、腫瘤...等 而如果是因為退化造成的 因為人體受力的關係,最常見的位置會在 腰椎第4-5節、腰椎第5節-薦椎第1節間 發病率在九成以上 這邊用幾個動作可以來稍微鑑別 是哪邊的脊神經壓迫 L34=L4脊神經 👉 大腿無力上舉、小腿前內和膝前麻 L45=L5脊神經 👉 足背和足趾不能上勾、小腿外側和足背內側發麻 L5S1=S1脊神經 👉 足和足趾不能下壓、小腿後側和外踝、足背外側發麻 這位患者因為一個小意外, 造成脊神經壓迫,足部的大拇趾不能翹起來 小腿外側和足背發麻 很典型的L5脊神經壓迫 經過針刀的治療後 緩解壓迫 足大拇趾的力量很快改善 足部的麻感也從整日發麻, 變成同一姿勢太久才麻, 而且動一動麻就會緩解 因此有時候一些神經壓迫的問題 手麻、腳麻、腳無力、頸腰背痠痛 都可以考慮看看針刀治療喔~

《17歲男生還能長高?我們來幫忙~》

《17歲男生還能長高?我們來幫忙~》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青出於藍勝於藍, 每位家長都希望家中的小寶貝,身高越高越好, 這位求診的患者 來診間時已經17歲多, 身高是172.3~172.5cm左右 雖然已達其計算起來的平均身高 但很希望能夠長到175cm 一般男生的生長板閉合約在16~18歲 所以在這種比較成長末期的小朋友首先會先問問看 1、是否有照過骨齡? =>基本上如果生長板完全閉合了,那麼就很難逆天了 2、這半年是否還有再長高? =>如果還有再長,我們可以試試看最後再拚一把 3、目標期許再長幾公分? =>醫病雙方要有一個認知,一般男生到這種階段, 大概能夠最好的期待值是一年1~2cm, 希望每個月都有1cm的成長是不切實際的 雖然小朋友沒有去照過骨齡 但是他這半年都還是有持續再長高 大概有增加0.5cm 所以確認好目標,再最後衝刺一下 經過我們和小朋友的共同努力 經過了大概半年 達成174.5cm的目標 為什麼我們要說共同努力呢? 中藥固然有其療效,但是要是小朋友不配合 加分多作:多睡(早睡,時間充足)、多吃(蛋白質類)、多運動 減分動作少作:糖類吃太多 這樣也是事倍功半,效果打折而已 以此,我們要有認知, 要長高,需要小朋友、家長、醫師三方的配合 一起努力 而不是單純把這件事情枷鎖掛附在一方身上。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 並非每個17、18歲的人都能夠有如此好的爆長效果 因此還是希望爸爸媽媽, 每學期還是要記錄小朋友的身高 注意生長速度 還有第二性徵的發育 如果有疑慮,還是要盡早就醫諮詢診察

《九歲小朋友的腱鞘囊腫使用針刀治療》

《九歲小朋友的腱鞘囊腫使用針刀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腱鞘囊腫好發於手腕附近 有時只有外觀上的不美觀 不一定伴隨有疼痛或不適感 即便有疼痛 也是因為,過度使用 拉歪骨位結構筋膜造成疼痛 囊腫的產生只是果 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 還需要去追尋上下左右深淺層端的肌群骨位 徹底解決 才不會反覆發作 ========================== 是患者是個九歲的小朋友‼️ 因為過度使用 造成手腕腱鞘囊腫 家人不想要開刀 選擇嘗試中醫治療 溫柔的醫師 精確的技術 勇敢的小患者配合  🎉腱鞘囊腫~KO🎊
《淺談巴金森氏症》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巴金森氏病病名的起源是一位英國的醫師(James Parkinson),於1817年首先統籌其疾病症狀,發表六位病人的一連串的相關臨床表現,而開啟後人對於此疾病的研究。因此後來就以其醫師的名字定名於此疾病為巴金森氏病。 典型的三大症狀: 💣震顫(手部發抖) 💣四肢僵直 💣運動功能下降、行動緩慢 從以上三大主要症狀,作為延伸,其他一些外在表現: 表情變少、不太眨眼、面部表情僵硬(撲克臉),步態會變成小碎步、會拖著腳走路、走路雙手臂不太會晃動、走路越走越快。講話聲音變小、寫字變小、流口水、駝背、口唇蠕動。其他自主神經的病變,便祕、姿勢性低血壓、頻尿、睡眠變差、全身疼痛、性功能障礙...等。但是每一位患的臨床表現都可能都有其獨特性,並非全然所以症狀都會出現。 巴金森氏症的診斷我們會從以下三項著手: 1、臨床表現 2、用藥反應 3、影像學檢查 典型巴金森氏病是一種退化性神經病,是腦內一種特殊物質,叫做多巴胺(dopamine)的缺乏。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負責傳遞興奮和愉悅的訊息。影響學檢查,可以用PET和SPECT來檢查在腦中的含量。 醫師可以綜合以上三點來診斷巴金森氏病。 至於治療方面,在1960年代發展出合成的多巴胺前驅物,叫做左旋多巴胺,在進入人體後可以轉換成多巴胺來做為患者的補充,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可惜大部分的巴金森氏病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也就是隨著時間,神經細胞凋亡的會越來越多,在腦內的多巴胺也會越來越少,左旋多巴只能視為一種補充劑,無法改善神經細胞的凋零。因此,疾病不斷發展,藥物劑量也只能雖之增加,用藥頻率也會越來越頻繁。 中醫來說,我們可以審症求因,思考方向可由虛、瘀、痰這幾方面著手,在比例上面,調整劑量和方向。虛則以補氣、補血,而利用到補陽藥物時,譬如附子、鹿茸、肉桂...等時,臨床上面觀察甚至可以稍微逆轉,回推猜測可能有增加黑質細胞分化增生,進而產生更多的多巴胺。 巴金森患者六、七成都有便秘的問題,甚至在發病前就普遍有遍便祕的問題,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對於巴金森患者症狀的控制,也會有些許幫助。 而針灸的治療,也是可以考慮的一部分。有些患者對針灸的反應良好,立竿見影,手抖、小碎步或是僵直的症狀可以立即獲得改善,並且在針拔掉之後,效果仍可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