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 三叉神經痛|讓人痛到「被電到」的臉痛!中醫如何治療這種天下第一痛?》

 《🧠 三叉神經痛|讓人痛到「被電到」的臉痛!中醫如何治療這種天下第一痛?》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一、什麼是三叉神經痛?為什麼會這麼痛? 你是否曾經在刷牙、吃飯或講話時,突然感覺像被電擊一樣的刺痛? 那種痛從臉頰閃過,一秒鐘讓人幾乎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 三叉神經是臉部最主要的感覺神經,分布在額頭、臉頰、下巴等三個區域, 當這條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時,就會引發短暫卻極度劇烈的疼痛。 🔍 常見的三叉神經痛原因包括: ✅ 血管壓迫神經 ✅ 神經退化或受損 ✅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 長期疲勞、壓力或氣血不順造成神經敏感 這種疼痛往往是「突發性、電擊感」的, 輕輕一觸、甚至風吹到臉,都可能誘發。 💬 主要關鍵字:三叉神經痛、中醫治療三叉神經痛、臉部神經痛、針刀治療 🔑 次要關鍵字: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神經壓迫、臉痛中醫 二、西醫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限制 現代醫學針對三叉神經痛,通常會採用以下治療方式: ✅ 止痛藥或抗癲癇藥物:暫時降低疼痛神經的興奮度 ✅ 神經阻斷注射:利用局部麻醉劑減輕症狀 ✅ 顯微手術減壓:解除血管對神經的壓迫 雖然這些方法能短期改善,但部分患者仍會「反覆發作」或「藥效遞減」, 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生活困擾與心理壓力。 那麼,有沒有更溫和、能從根本體質著手的治療方式呢? 答案是:中醫的整合治療。 三、中醫如何治療三叉神經痛? 中醫認為三叉神經痛屬於「頭面風痛」「經絡阻滯」之範疇, 常與氣血不順、風寒外襲或情志壓力有關。 因此,中醫會透過 針灸、針刀與中藥調理 等方式, 從「疏通經絡、改善循環、平衡體質」三方面著手。 👨‍⚕️ 常見治療方式: 1️⃣ 針灸與針刀療法 針灸可放鬆神經周圍組織、改善氣血流通。 針刀療法則結合中西醫概念,透過極細的刀針鬆解神經周邊筋膜沾黏與壓迫。 👉 適合慢性或反覆發作型的三叉神經痛患者。 2️⃣ 中藥調理 疏風散寒、活血化瘀、補益氣血。 改善體質虛弱、減少神經再度受刺激的機率。 3️⃣ 生活調整 避免過度勞累與熬夜 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寒風直吹臉部 適度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延伸關鍵字:三叉神經痛針灸、中醫針刀療法、神經痛中藥、臉部疼痛治療 四、真實案例分享:從痛到「笑得出來」的轉變 X先生是一位中年上班族, 這幾年飽受三叉神經痛...

《針刀解腰痛~來自國境之南的見證 🌿》

《針刀解腰痛~來自國境之南的見證 🌿》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 不開刀也能改善椎間盤突出與腰痛的中醫實證案例 一、腰痛不只是小毛病,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警訊 許多人以為「腰痠背痛」只是姿勢不好或久坐造成的小問題,但當疼痛延伸到臀部或下肢、甚至出現麻電感時,那就可能是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的警訊。這篇文章要分享一位從國境之南(恆春)遠道而來的病友,她靠著中醫的 針刀治療,成功走出疼痛、重新挺起腰的故事。 二、從彎腰進診間到能挺胸走路:她的腰痛故事 那天,她彎著腰、撐著牆走進診間,每一步都痛得讓人心疼。 她說:「醫師,我的腰痛得受不了,連走路都想哭。」 🔎 經過 MRI 檢查發現: 她罹患 L4-L5 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腰椎與神經根,導致長期 腰痛、下肢麻木、甚至臀部放射痛。為了尋求治療,她從屏東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帶著一半的希望與一半的不安,來到診所。 三、什麼是「針刀治療」?中醫結合現代醫學的突破 很多人聽到「針刀」兩個字會誤以為是開刀,其實這是一種 結合中醫與現代醫學的微創治療方式。 針刀治療的原理: 透過極細的刀針深入筋膜層,鬆解沾黏、釋放壓迫,改善局部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特別適用於: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神經壓迫、慢性肌筋膜疼痛、手術後沾黏或長期緊繃引起的腰痛。這種「中西醫整合治療」能夠在不開刀的情況下,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恢復活動能力。 四、見證改變:腰直了、痛沒了、笑容回來了 經過幾次治療後,奇蹟開始發生: ✔️ 她終於能夠「站直腰」走進診間 ✔️ 下肢的麻電感逐漸消失 ✔️ 走路、久站都不再痛到皺眉 ✔️ 睡眠品質明顯改善 看著她治療後露出笑容、開心比讚, 那份「終於不用再被痛支配的輕鬆」就是最好的證明 ❤️ 五、中醫如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除了針刀治療,柯盛淵醫師也會依據病人的體質與病情, 搭配整合性的中醫治療: 🌿 中藥調理 — 強健腰骨、改善氣血循環 💪 核心運動 — 鍛鍊深層肌群,穩定腰椎 🧘‍♂️ 姿勢與生活建議 — 避免久坐、注意保暖、減少壓力負擔 這樣「從外到內」的治療策略,能幫助腰部重新建立力量與穩定,減少疼痛復發的機率。 六、結語:疼痛不是結束,而是轉機的開始 從彎腰走進診間,到挺胸離開的那一刻, 這位病友用真實的經驗告訴我們: 「中醫針刀治療,讓我重新站起來了。」 👉 別急著放棄,也許「針刀治療」正是你的轉機。 ⚠...

《FBSS(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脊椎手術後疼痛針刀治療解痛》

《FBSS(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脊椎手術後疼痛針刀治療解痛》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對於曾經接受過腰椎手術的患者來說, 手術後的康復之路,往往比想像中漫長又辛苦。 有些人雖然傷口癒合了,但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的問題卻仍然揮之不去。 這是一位洗腎多年的患者真實的故事。 他曾經歷兩次大型腰部手術,卻依然被疼痛困擾。但最終,他透過中醫的針刀治療,走出了長年無法擺脫的痛。 患者故事: 這位患者長期接受洗腎治療,骨質相對脆弱, 幾年前因腰椎體骨折與椎間盤問題,進行了兩次「椎體固定」及「人工椎間盤」手術。 然而術後狀況並不理想: 腰部持續疼痛,無法久坐, 下肢麻木、像電流竄過般刺痛, 晚上常因疼痛而難以入眠。 他無奈地對我說: 「柯醫師,我的腰已經開過兩次刀了,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對這樣的患者來說,傳統物理治療或止痛藥效果有限,若再開刀風險極高,因此找到「非侵入性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成為關鍵。 中醫介入:針刀治療的關鍵角色 在詳細評估後,我們為他進行了 中醫針刀治療。這裡的「針刀」並非傳統的手術刀,而是一種結合中醫與現代醫學的微創治療工具,能夠鬆解筋膜沾黏、釋放神經壓迫, 特別適合術後疤痕組織或慢性筋膜緊繃導致的疼痛患者。 經過幾次治療後,他的身體出現了明顯變化: ✅ 腰部疼痛顯著減輕 ✅ 下肢麻電感消失 ✅ 睡眠品質改善,走路更輕鬆 ✅ 能夠漸漸恢復日常運動與肌力訓練 搭配整合調理:讓康復更穩定 除了針刀治療,我們同步進行以下輔助方式: 🌿 中藥調理 — 強健腰骨、改善氣血循環 💪 核心運動訓練 — 增強肌群穩定度,避免復發 💧 生活照護建議 — 避免久坐、保持適度活動 一步一步地,讓這位病友重新找回「可以直起腰、穩定行走」的自信。 專業觀點:開過刀的腰,真的不能再治嗎? 許多人以為「腰部開過刀就沒救了?」 其實,只要方法正確、評估完整,仍然有改善的空間。 中醫針刀透過軟組織鬆解與循環修復的原理,能有效緩解因手術後沾黏、肌筋膜失衡造成的疼痛,幫助神經獲得更好的環境與空間,進而恢復功能。 結語:疼痛不是結局,而是轉機的開始 這個案例提醒我們: 「即使開過刀,也不代表失去治療的希望。」中醫針刀治療提供了一種新選擇,在不再開刀、不依賴止痛藥的前提下,重新找回生活的自在與穩定。

《巧克力囊腫案例分享:從手術到中醫療法的轉機》

《巧克力囊腫案例分享:從手術到中醫療法的轉機》 撰文:柯盛淵中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前言 許多年輕女性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擾:巧克力囊腫反覆復發,讓生活陷入無止境的焦慮。 今天想分享一位年輕女性的真實故事,她經歷了兩次手術,卻依然面對病情反覆。最終,她選擇嘗試中醫治療,意外迎來轉機。 ⚠️ 本文僅為個案分享,並非每位患者皆適用。實際病況仍需專業醫師評估與診斷。 -------------------------------------------------------------- 一位年輕女性的奮鬥歷程 這位患者年紀不到三十歲,卻因為巧克力囊腫走了一段非常辛苦的路: 她先嘗試過賀爾蒙抑制注射,但效果有限。 囊腫復發,讓她不得不接受手術,兩次進出手術室。 手術後不到三年,囊腫又長回來,超過 5 公分。 在無奈之下,她決定尋求中醫的協助。 --------------------------------------------------- 中醫治療的轉機 我們以 活血化瘀 的中藥方為主軸,陪伴她度過將近半年的調理期。 過程雖然辛苦,但堅持下來的結果令人振奮: 👉 追蹤超音波檢查顯示,那顆 5 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消失了。 對她而言,這是一場身心靈的大解脫。 --------------------------------------------------- 突如其來的新挑戰:CA199 指數飆升 就在她鬆了一口氣時,新的問題出現了。 她的 CA199 (癌症指數)高達 700 多(正常值應低於 37)。 這樣的數據,讓她心中立即浮現最糟糕的擔憂:「難道是癌症嗎?」 然而,經過正子掃描與電腦斷層檢查,卻找不到任何惡性腫瘤的證據。醫師推測,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消化道發炎有關,並建議她先放寬心。 --------------------------------------------------- 中醫的再一次陪伴 即使檢查沒有明顯病灶,這位患者仍然感到不安。於是,她選擇再次尋求中醫幫助。 經過詳細問診與按脈,我們搭配了 較為苦寒的藥物來進一步調理。 持續三至四個月後,她的指數逐漸回到正常範圍。 那一刻,她終於放下心中懸著的大石頭。 --------------------------------------------------- 從案例看到的中醫魅力 這個故事帶...

《針刀治療頭痛:從每日止痛藥到重獲自由的真實案例》

《針刀治療頭痛:從每日止痛藥到重獲自由的真實案例》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頭痛,是許多人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困擾。 有些人習慣在頭痛來襲時,立刻吞下一顆止痛藥,藉此撐過工作與生活。但若這樣的日子一再重複,甚至必須每天依賴藥物,是否意味著我們該重新檢視頭痛的根源? 為什麼會頭痛?——從頸椎與筋膜談起 臨床上,許多慢性頭痛其實與頸椎及周邊軟組織有關: 👉 長時間姿勢不對,造成頸肩肌肉持續緊繃 👉 筋膜沾黏或小關節活動受限 👉 神經受到壓迫或牽拉 這些問題往往不是一顆藥丸就能徹底解決的。止痛藥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但無法解除緊繃與壓迫的根本原因。 針刀療法的角色 針刀療法是結合中西醫觀點所發展的微創介入技術。透過極細小的針刀器械,醫師能夠針對頸部與肩部深層緊繃的肌肉與筋膜,進行鬆解與調整,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並釋放對神經的壓迫。 治療後常見的效果包括: 👉 頭痛發作頻率降低 👉 頭痛強度明顯減輕 👉 肌肉僵硬與壓迫感減少 真實案例分享 一位多年受頭痛困擾的患者,因長期依賴止痛藥,幾乎已將服藥視為每日必需。雖然藥物能暫時緩解疼痛,但藥效退去後,頭痛依舊如影隨形,讓她逐漸對生活失去掌控感。 經過詳細評估後,她接受了針刀治療。 在療程的初期,頸肩部的緊繃感明顯改善,頭痛的頻率也逐步下降。數次治療後,她已經能完全脫離止痛藥,恢復自然的生活節奏,重獲自由。 思考與提醒 頭痛的成因複雜,並非每一種頭痛都適合針刀治療,但若經過檢查發現與頸椎、筋膜或神經壓迫有關,針刀或許是能帶來轉機的選擇。 當頭痛變成一種「日常依賴藥物」的狀態時,或許正提醒我們:該尋找更根本的解方。

《腰椎滑脫——從案例看針刀治療的臨床效果》

《腰椎滑脫——從案例看針刀治療的臨床效果》 撰文:柯盛淵中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許多人以為腰酸背痛只是日常疲勞,休息幾天就能好轉。然而,若症狀逐漸加劇,甚至合併下肢麻木或肌力下降,就必須警覺是否就不是單純的肌肉酸痛囉! 這是一位年輕女性患者的經歷。最初她僅感覺下腰部痠痛,但隨著時間推移,麻木感逐漸延伸到左下肢,右側腳趾甚至出現無力,下蹲的動作也變得困難,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檢查後確診為: L4-L5 二級腰椎滑脫 L5-S1 一級腰椎滑脫 伴隨坐骨神經受到壓迫。 什麼是腰椎滑脫? 腰椎滑脫(spondylolisthesis)是指腰椎椎體因不穩定而發生「滑動」,離開了正常排列的位置。若滑脫程度加重,壓迫到神經根,就可能引發一系列症狀: 👉下背部疼痛或僵硬 👉 腿部與足部的麻木或刺痛感 👉 足部肌肉無力,甚至影響走路、上下樓梯或下蹲動作 這些症狀不僅降低生活品質,若長期未治療,還可能造成神經受損,導致慢性疼痛或功能障礙。 針刀治療在腰椎滑脫的應用 在這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我們選擇了 針刀治療。 針刀是一種融合針灸與小手術概念的微創治療方式,能夠針對: 👉 鬆解椎間周邊緊縮的軟組織 👉 減少對神經的壓迫 👉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與組織修復 治療數次後,患者回饋症狀顯著改善,左下肢麻木減輕,右足趾力量逐漸恢復,能夠下蹲並重新參與日常活動。 全方位治療:不只是止痛 除了針刀,我們也針對患者的長期復健與預防進行規劃: 中藥調理: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減少復發風險 核心運動與功能訓練:提供專屬運動菜單,幫助強化腰背肌群,維持椎體穩定 透過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合,患者不僅擺脫了疼痛,更能建立長期的身體保護機制。 結論 腰椎滑脫若能及早診斷並接受合適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避免手術,恢復良好生活品質。針刀治療搭配中藥與運動計畫,提供了安全、有效且具整合性的選擇。

《椎體壓迫性骨折+脊髓壓迫,改善症狀另類解法!》

 《椎體壓迫性骨折+脊髓壓迫,改善症狀另類解法!》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神經壓迫的症狀讓我走不穩、腳麻到難以入眠」──患者親述的辛苦歷程 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多年前因檢查發現「椎體血管瘤」,曾接受20次放射線治療以縮小病灶。但即使治療結束,身體的不適卻沒有消失。 腰部持續痠痛、僵硬 左腳麻木延伸到膝蓋以下 晚上也常因腳麻而睡不好 診斷結果:椎體血管瘤造成壓迫性骨折,脊髓也受到擠壓 🔍 椎體血管瘤造成椎體結構不穩,發生壓迫性骨折 🔍 骨折後椎體變形、壓迫脊髓與腰椎神經根 🔍 雖已接受放療,但神經相關症狀持續存在 這是一種較為棘手的情況,一般醫院多會建議開刀固定或減壓 患者希望尋求非侵入式的可能性,因此選擇嘗試看看中醫 我們採用「針刀治療+整體筋膜調理+中醫體質調整」的方式,進行為期多週的治療。 在接受 3~4 週的治療後,患者明顯感受到變化: ✅ 左腳的不適感減輕許多 ✅ 腰背痠痛減緩,整體支撐力提升 ✅ 最重要的是:「晚上終於可以一覺到天亮!」 患者自己說:「不敢說完全恢復,但日常活動真的輕鬆太多了。」 這樣的回饋對我們來說,就是最珍貴的肯定。 脊隨壓迫、神經卡壓,一定要開刀嗎? 不是所有的神經壓迫或椎體病變都要馬上動刀。 📌 若你目前的症狀還沒有影響大小便控制、嚴重無力等急性問題, 📌 或你曾接受治療但效果有限,仍想避免開刀、延長活動年限, 👉 那麼「針刀治療」會是你值得考慮的整合醫療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