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中醫也能減重?》

《中醫也能減重?》 撰文:柯盛淵中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開頭要先說句老話: 『熱量不會憑空消失,     減重就是一個進出的問題,     重點就是要製造淨熱量差。』 中醫幫助減重 我個人的想法~ 1、協助改變飲食及生活運動習慣 2、衛教重於藥物 3、體質的調整 4、協助改善在減重過程當中的不適感及撞牆期 年輕的患者 很有恆心和毅力 初至門診來時體重為153.8kg 經過14週目前體重為137kg 減了16kg 有沒有調整飲食?有 有沒有加強運動?有 有沒有減重撞牆期?有 但是他都一一克服了 而且還經過了一個〝春節大魔王〞 並沒有因此復胖 真是太厲害了~👍 *註:一般型的減重健保沒有給付   請不要強迫醫師使用健保資源來減重

《中醫一點也不慢》

《中醫一點也不慢》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這兩天最開心的就是一位咳很久的老太太👵回門診 高齡84歲的阿姨由家人陪同 因為新冠後遺症咳了半個多月 咳到晚上都不能睡覺💤 而且還有一點喘喘的感覺💨 走個一會兒就有點上氣不接下氣 考量到阿姨還有心臟病和高血壓 先嘗試五天的藥物 讓阿姨帶回去服用 這兩天自己走來診所回診 👏咳嗽改善許多👍 已無夜咳 一晚好眠 後續繼續調理體力和心肺功能 中醫一點也不慢~💪

《中藥降肝指數》

 《中藥降肝指數》 撰文:柯盛淵醫師/ 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一般口語講的肝發炎指數大部分兩個GPT(ALT)和GOT(AST),ALT主要存在於肝細胞,而AST除了肝,在心臟和肌肉中也有存在。因此要是細胞組織有發炎了,那麼就會在血液中看到兩個指數增加。 一般正常肝指數約在40,有時候因為熬夜會造成輕微發炎,不過指數一般也不會超過80。但如果肝指數超過100多,置之不理,10幾20年後就有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癌。  如果發現肝指數偏高,除了作息不正常熬夜之外,首先須先排除以下幾點原因: 👉病毒型肝炎:A、B、C肝炎 👉脂肪肝 👉飲酒, 👉化學物質 👉肝硬化、肝癌 👉藥物 👉自體免疫 對於有脂肪肝的人,如果合併有代謝症候群,就有可能是肝臟纖維化的高危險群,而後續往肝硬化及癌症進行。 在臨床上常常被醫師拿來治療肝臟發炎的肝福,其中最重要的內含物就是「水飛薊素」(silymarin),基本上算是肝的「保護劑」,可以降低肝發炎指數,但是還是需要處理病毒肝炎、飲酒、自體免疫...等,這些根本的病因。 而中醫來說,坊間最常口耳相傳的保肝方劑有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不過中醫講究有是證、用是藥,需要配合臨床症狀和患者體質,四診合參,選擇合宜的藥用運用。 這位患者肝指數偏高多年,並沒有病毒性肝炎,西醫懷疑跟其中度脂肪肝有關,嘗試過健保給付的保肝藥物,以及坊間的一些保肝保健品,不過似乎對其肝指數幫助不大。在診察四診合參後,決定不用一般套路式的清熱苦寒的藥物,而使用補氣藥物,加上一些疏肝藥物,三個月後,肝指數降低,後續繼續追蹤觀察。 所以中醫藥要是用得好,不僅不會傷肝,還可以保肝喔~!

《肩部疼痛沾黏的針刀治療》

《肩部疼痛沾黏的針刀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這次求診的患者 因為工作關係 右肩需要常常上舉書寫文字 反反覆下來 雖然不是太粗重的工作 但是日積月累 勞損便造成 右肩及頸部反覆發作疼痛 晚上睡覺壓到就發疼痛 上舉外展到極限角度也會不適 最為困擾的是 手往後穿內衣的動作無法施力 復健科診斷:右肩沾黏~😲 在復健科、骨科治療過一段時日 也做過震波 因為工作關係 即將離開高雄 為了比較快速獲得改善 接受一次針刀治療 極限角度增加且疼痛緩解 後續追蹤一個月後回診 肩頸部疼痛感已無 右肩角度仍維持不錯 最重要的是反折手部穿內衣的動作已可施力 大為改善生活上的不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肩部的治療會先檢查其〝靜態〞和〝動態〞 🙆 靜態的外觀       翹起或是歪斜       是否有紅腫       按壓疼痛感 🙆 動態的角度【主動、被動】        ROM(Range of  motion)       外展、上舉、外旋、對肩動作、稍息(後背手)動作       投降的動作       極限動作的緊繃度和疼痛度       有時也會雙肩角度互做比較 其他肩部和整體身體結構的關係 是否有代償的歪斜 雙肩、膏肓、後輩腰部兩側的肌肉是否對稱 單側施力、身體旋扭歪斜 頸胸腰椎的卡緊...等 經過這些評估 後續再來決定治療方針和模式 但如果是真的嚴重的五十肩沾黏 其實無法如此順利 一蹴可及單次治療就痊癒 需要醫者和患者互相配合 搭配針灸、針刀、手法、 復健、熱敷、拉筋...等一連串的複合式幫忙 反覆治療後 改善疼痛、 增加角度 以時間換取空間

《針刀施作注意事項》

《針刀施作注意事項》 💛在針刀施作前 會有一份同意書 上面載名一些針刀禁忌症 及個人因素不適宜施作針刀的項目 會請患者填寫 而為了預防暈針 不宜空腹、熬夜、狂歡飲酒後接受治療 💛針刀會視患者之情況施作三到五次 建議每週一次 施作之後配合醫師指示 復健動作、服藥、藥布敷貼、熱敷...等 以加強療效 💛針刀改善之情形因人及病種而異 有時沾黏馬上撥離之後 活動角度馬上可以產生大幅度的改善 有時因為頑固性疾患肌肉動力鏈之故 需要一次次的撥離,產生空間,持續調整 或有時因為短暫的針刀刺激發炎血腫 會有兩三日較不舒服的情況 可致電診所詢問 配合醫師評估 💛小針刀治療前後都會做消毒的動作 施作後的傷口 我們會檢查有無血腫 如有血腫,會實施壓迫 5-15 分鐘 如患者回去後發現有稍微血腫 也是建議先壓迫處置或是致電診所 一般建議患者在針刀施作處 最好2小時內不要碰水 三天內不要有溫泉、泡澡、游泳...等 或是長時間浸泡於水中之行為 但一般的沖澡、洗碗、洗衣 短時間接觸水則不在禁忌的限制範圍內

《針刀的適應症》

《針刀的適應症》 小針刀的特色就是其刃面和一般針灸針不同 對於廣泛性的軟組織沾黏疾病 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譬如:五十肩、網球肘、板機指、媽媽手...等 或一些手術後沾黏關節活動不利、角度不正常 也可利用小針刀稍微撥離組織 加上傷科手法加強療效 而頑固性的疼痛 如:足底筋膜炎、膏肓肩背痠痛、長期腰部痠痛 基本上因為人體動力鏈傳遞的關係 痛處不一定是治療的關鍵處 有時候患部只是代償後的產物 因此,還要加上些西醫解剖及中醫傷科的理論 利用小針刀播解關鍵位置 以達成較好的治療效果 神經卡壓的神經痛、痠麻脹電💣 也是小針刀很好的適應症 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症候群、正中神經壓迫、 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 頸部壓迫造成的頭暈、頭痛、手麻、肩背痛 基本上只要是肌肉軟組織造成的問題 都可以尋求醫師診察 看是否可以利用小針刀取得更大的療效 更多超微針刀實例參考       《耳中風超微針刀論治》       《媽媽的常見問題~板機指》       《媽媽手之超微針刀治療》       《網球肘之超微針刀治療》       《板機指之中醫治療》       《足踝附近關節沾黏~使用小針刀治療 》       《肩部疼痛沾黏的針刀治療》       《九歲小朋友的腱鞘囊腫使用針刀治療》       《腰部神經壓迫,針刀可以幫忙》       《腫起來的手指頭~針刀治療快快好》       《手腕三角纖維軟骨受傷~針刀治療快快好》       《肩背及膏肓疼痛,針刀治療改善快》       《腱鞘囊腫針刀可以幫幫忙》       《富貴包、脖子不能後仰~針刀能幫忙》       《馬尾症候群針刀治療》       《椎間盤突出·針刀幫幫忙》        《巨巨的腱鞘囊腫針刀治療》 ...

《針刀是什麼》

《針刀是什麼》 「針刀是刀嗎❓」 「感覺戳進去會很痛欸😨」 大家都知道針灸,但一聽到【針刀】都怕怕的 ⠀ 🙅‍♂️ 施作針刀不是開刀哦 🙅‍♂️ ⠀ 針刀是中醫的一種新型醫療工具 在傳統針灸基礎上,進一步強化 可說是 🔥針灸的 Pro 版本🔥 也叫微創針刀、超微針刀、扁針、圓針 ⠀ 雖然針刀名為刀但其實頭很細 比注射針頭都細得多 台灣中醫師常使用的是0.35~0.6mm 比〝尺〞的一公厘還要細 所以大家不用緊張害怕啦~ 所以用的原理是 利用針具穿過肌肉軟組織之時 達到撥離沾黏組織 疏通攣縮肌肉 加強局部氣血循環 因為針具特殊 效果也比一般針灸來的好 ⠀  — — — — — 針 刀 小 檔 案 — — — — —  🔹 1976 年由朱漢章教授發展出來 🔹 結合傳統的『針』+外科手術的『刀』 🔹 針尖類似刀刃狀,僅 0.35 ~ 0.6 mm 🔹 既有針灸的療效,又有閉合切割鬆解效果 🔹 對棘手的肩頸腰膝踝等疑難雜症,效果顯著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