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中風多年後,針灸還有效嗎?》

《中風多年後,針灸還有效嗎?》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越來越多人知道中風或是腦傷後 越早介入針灸治療 對於患者恢復的狀況 越能有顯著的幫助 不過要是多年的中風呢? 這一位患者中風二十年了 猛然一看 舉手投足動作似乎都很正常 不過右手右腳卻因為中風的影響 其實上下樓梯相當很吃力 右手手指精細動作也不靈巧 經孫子介紹來雲玖中醫診所治療 針灸兩三次後 手指細部控制更佳 活動起來更為順暢靈活    中醫治療實錄 醫師戲稱影片中這個復健動作叫〝算錢〞 針灸治療後 這樣阿姨以後點鈔票 就可以又快又不會出錯了 #腦傷或中風針灸治療效果真的很好 #新舊中風針灸都會有幫助 #越早針灸恢復得越快 #神經系統疾病針灸其實都很有效

《痠痛針灸很可以》

《痠痛針灸很可以》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過年大掃除囉!年關將近,想必大家也開始整理家裡的紗窗、排油煙機、沙發、床單、被套…等,各種爬上爬下、洗洗刷刷,於似乎春節前一個月各種酸痛便會累積上身。  遇到痠痛大家第一時間就是想到擦勞滅、廣告戲稱〝大顆粉圓〞的止痛貼布、金絲膏,或是去養生館、推拿館給師傅抓一下,也有些人會去西醫診所服用藥物或是復健治療。    今天要跟大家說明,其實 痠痛針灸治療很可以喔!     一般進入診間的痠痛,醫師最常問的就是酸痛多久了?怎麼發生的?    這兩句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新傷好處理,舊傷不好醫,有時更是新病引發舊疾,纏綿難癒,那就更需要時間去處哩。    再來怎麼發生的也很重要。一般的小撞擊或是單次的用力過度、施力不當,多是單關節的問題;但是反覆性的勞損,多會相互牽連,如同齒輪齒輪互相牽引拉扯皮帶,是多關節、多組肌群的問題。一條肌肉靠著肌腱接著上下端的骨頭,上下端的骨頭上面又附著多條肌肉,而這些肌肉又牽扯他們相連的骨頭,這種環環相扣牽動,就會造成一大串的共犯節結構。    好了,說了這麼多,那麼為什麼痠痛針灸很可以呢?    針灸可以誘發肌肉放鬆,單條的肌肉放鬆後、歸位,便可以減緩痠痛,並且讓關節的活動角度可以正常。而對於多組肌肉的緊繃造成粽子般一連串的共犯錯位,理論上直觀想法可以一條一條肌肉去針開,讓他放鬆,但是實際上因為大家是互相牽引的,所以我們是以無限逼近放鬆狀態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處理,讓整個結構慢慢還原到可以使用。在臨床操作上面,也並非每一條肌肉都需要下針,這樣只會全身上下插滿了針,變成刺蝟。可以選取重要的轉折點下針治療,利用肢體的順暢擺位,讓皮膜連線傳導,身體肌肉會自然趨向往對的方向歸位。    話說美國針灸治療是以針的數目來計費的,有一位病人跟相熟的老醫師說:『今天是我最後一次來看診,明天我就要回台灣了,好捨不得你。』老醫師說:『大家相識一場,這麼熟了,那麼今天就半買半相送好了。』結果從頭到腳病人插了100多針,病人回到家後,高興地跟家人直呼說:『賺到了!賺到了!』  ...

《車禍腦傷患者針灸治療實例》

《車禍腦傷患者針灸治療實例》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腦傷和腦中風的患者,國內外研究顯示,越快接受針灸治療,對患者的幫助越大;如果是曾經腦中風過的患者,在接受針灸治療後,也能夠降低二次中風的機率。 腦傷患者,往往受影響的不只是本人,而是一整個家庭的生活方式都會因而改變, 對於照顧者來說更是沉重的負擔。 感謝這位腦傷患者同意我們記錄其治療實況,希望能夠藉著分享,讓更多需要的患者接受針灸治療,受惠的往往是一整個家庭。祝福所有病人都能夠找到好醫師,減緩痛苦,改善生活品質。 ================================= 60多歲的阿姨 三個月前因車禍撞擊,造成左腦出血,右側下肢無力。出院後,積極復健,但恢復不如預期,需使用拐杖攙扶才可移動;同場車禍受傷的丈夫也因左大腿粉碎性骨折。兩人皆行動受限,造成生活的不便利。 經朋友介紹來雲玖接受三次針灸治療後 右下肢的力量大幅增加,大腿膝蓋屈伸較有力氣, 甚至足踝也可控制屈伸,行使較為靈巧的動作, 走路也不用依靠拐杖,較為平穩而有力。       中醫治療實錄 醫師囑咐:       控制力增加後,      再來就是個人自行鍛鍊下肢肌群,      加強穩定性和肌耐力,      自行上下樓梯或是公園長距離散步指日可待。

《足踝扭傷時基本處理及復健觀念介紹》

《足踝扭傷時基本處理及復健觀念介紹》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跑跑跳跳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就是足踝扭傷,因為內外踝高低結構的關係,最常見的是〝翻腳刀〞的足內翻動作,造成外踝扭傷。首要是先確定骨頭沒有撕裂、沒有骨折,再來多為軟組織結構的問題。 我們可以先從這支影片來了解足踝扭傷時處理的基本觀念        康健雜誌:王醫師講解走路拐到腳怎麼辦? 第一時間,現場的冰敷、加壓、包紮,可以減緩微血管出血,減少腫脹疼痛。 接下來診所就醫時,可以詳細的跟醫師描述受傷過程、疼痛位置、疼痛方式、誘發疼痛的動作姿勢,這些都可以幫助醫師釐清病況。       如果扭到了,中醫可以幫助你什麼? 因每位患者的狀況不同,配合醫師的計畫,一步步治療受傷部位。 隨著現代運動醫學的越來越發達,很多觀念想法也有所改變。受傷部位的復健,並非要到扭傷處完全好了才開始做,基本上在不那麼痛的情況下,能越快復健越好,可以分階段性地復健和運動。以下是國家隊醫涂醫師的說明:       腳踝傷後復建 希望大家在足踝扭傷時都能夠把他處理好,接下來強健足踝附近的肌群,就不會變成氣象台或是習慣性扭傷囉!

《耳中風超微針刀論治》

《耳中風超微針刀論治》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患者突然間單邊的耳朵完全聽不到了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關係  不想要住院接受類固醇注射治療  因而尋求中醫協助    之前經過快一個月西醫的檢查和治療  在結構上找不出什麼異樣  服用藥物也不見起色 也嘗試過兩三週的針灸治療  但是似乎效果也平平  之後經由介紹輾轉來到雲玖的門診  先靜態 觸摸患者頸部、頭部、耳部  再請患者張口、閉口做動態的觸摸   最後決定採用 針刀 鬆解一些緊繃沾黏點  希望的想法是 增加患處的血流供應  增加修復     三次針刀治療後  患者的聽力便有明顯改善  主觀的感受  拿手機貼在耳朵可以聽到對方的講話聲音了  客觀的測試  醫院三次的聽力測試一次比一次好    兩個月後台灣社會新冠疫情較改善  隨著社區的微解封  患者便著手安排住院接受局部類固醇治療    ================================= 爆聾、突發性耳聾,也稱耳中風,多為急性、突發的單側聽力喪失,極少部分會同時雙側聽力喪失,每年的好發率約為萬分之一 。 而稱〝耳中風〞是一種約定成俗、誤用的病名,事實上臨床也不完全適用腦中風的致病機裡推論,治療上也不盡相同。    推論突發性耳聾可能產生的原因有  * 耳朵本身結構性的損傷,譬如:耳膜破裂  * 耳朵內血液循環不足,出現血管堵塞。多發生在季節轉換之時。  * 病毒感染或壓力所引起  * 自體免疫系統疾患    但是實際臨床上,有八、九成的患者是找不到任何病因的。    突發性耳聾治療黃金期是7天,愈早開始治療,效果愈好。治療藥物以類固醇為主,可以口服、靜脈注射或局部耳內注射。其他非主流的治療,也有嘗試利用高壓氧來輔助,提高內耳組織的含氧量和血氧濃度。    臨床統計,如果二週內完全沒有接受治療,過...

《從孕婦的顏面神經麻痺來談中醫的治療》

《從孕婦的顏面神經麻痺來談中醫的治療》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季節交替時,秋冬、或是冬春之際,都是顏面神經好發的季節。    這個疾病除了因為外在的溫度變化之外,也要注意到內因,常常在人體虛弱之時侵犯神經系統。發病時的鑑別診斷,要先分出中樞性的問題,或是周邊型的顏面神經麻痺,可以從患處的眉毛動態和抬頭紋的有無粗略來做區分。再來周邊型的如果是因為感染造成,那麼要先把帶狀皰疹的問題優先抓出來考慮,再來才是一般型的所謂貝爾氏麻痺。  詳細可見我之前的文章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快又有效》   之前柯醫師曾經治療過好幾個產後坐月子的媽媽,因為產後體弱空虛,睡眠不足,加上空調冷氣的外在誘因,引發顏面神經麻痺~貝爾氏麻痺。一陣子調養和治療,基本上在一兩個月內,都能夠改善治癒。    這次比較特別是一位懷孕3個月左右的媽咪,因為懷有二寶加上需要照顧滿足大寶的需求,過度勞累之下,造成顏面神經麻痺。一開始柯醫師考量懷孕初期,對於治療施針的穴位和針數,多有保留。但是感謝媽咪的信任,隨著多次的治療,狀況越發好轉,顏面的神經麻痺獲得改善:眼皮閉合較為緊密,口角歪斜較為拉正,面部肌肉的紋理也越來越明顯。經過約略4個月的治療,終於順利畢業。相約等坐月子的時候,再來相見,調養身體。    這次的經驗給我們幾個啟發提示。        * 孕婦可不可以針灸?          可以,只要施針者對於穴位和患者的狀態有所掌握,是可以針灸的。        * 過了急性期的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還有效嗎?            有的。雖然在黃金治療期的一個月內,效果會較為顯著。但是過了這個時期,基本上持續治療,還是可以看到持續的進步。         * 純用針灸治療也可以嗎?            可以。這次孕婦的治療,希望減少藥物的使用,西醫方面用藥劑量和天數已經較為保守,那柯...

《中藥消脂五大天王》

《中藥消脂五大天王》     撰文:柯盛淵醫師/福山雲玖中醫診所    什麼是高血脂症?     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一般較常發生在飲食習慣不佳,譬如: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 喜吃內臟,或是生活習慣不佳,譬如:缺乏運動、抽煙、喝酒,另外還有一些家族遺傳基因的問題,也會造成高血脂症。    為什麼高血脂症這麼重要?    雖然抽血檢驗指數稍微偏高時,患者主觀上不會有什麼不舒服,但是我們必須了解到,高血脂是造成動脈硬化的主因,除了容易導致心臟疾病外,也和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肝臟病變、眼睛方面疾患、腎臟疾病息息相關。    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隨著體重超重與肥胖。所以這個議題常常會合併起來一起討論。      常用來消脂、減重的中藥    臨床上我們用來治療高血脂的思路,多由活血祛瘀、祛濕化痰、 行氣疏肝、消食化積、 瀉下…等方面 著手,加上高血脂容易造成血管和臟器的慢性發炎,所以偶爾也搭配些清熱的藥物。再來分析高血脂門診健保資料庫,單味中藥的使用率來看,我們來介紹一下常用的消脂五大天王:    山楂 ,(常用率25%),榮登常用高血脂中藥第一名。  山楂(25%)能夠消食化積,套句白話說法就是能增加胃中酶的分泌,幫助消化,尤其是所含的解脂酶,對肉類、脂肪類食物消化有益。實驗數據看來山楂還能增強肝臟對於膽固醇的攝入 ,另一方面也能夠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久服可降低血中膽固醇。 進而達到降血脂的作用。    丹參 ,(常用率22%)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丹參中的單一化合物ST32da,可以將主要導致肥胖的白色脂肪(WAT)轉化為容易燃燒代謝的棕色脂肪(BAT),不僅有助減重,還能改善脂肪肝,抑制肝發炎指數及肥胖造成的糖尿病。在心血管方面的好處:丹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凝血、抗血栓,抑制血管內斑塊的形成;對心臟來說,能增加冠脈流量、增加微循環,改善心肌缺血。  ...